1. <rp id="0xkhm"></rp>
      <u id="0xkhm"><video id="0xkhm"></video></u>

      1. <tt id="0xkhm"><address id="0xkhm"><menuitem id="0xkhm"></menuitem></address></tt>

          <source id="0xkhm"><address id="0xkhm"></address></source>
      2. <source id="0xkhm"></source>
      3. 當前 :首頁 > 新聞中心 > 浙大AIF院長賁圣林: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數據治理是關鍵的關鍵
        浙大AIF院長賁圣林: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數據治理是關鍵的關鍵
        發布日期 :2020-12-22

        12月15日,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暨《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20》發布儀式在北京召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勁松,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李禮輝,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以及來自金融管理部門和商業金融機構等單位的嘉賓代表、專家學者和從業機構代表出席了本次論壇。開幕論壇由騰訊集團副總裁、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江陽主持。


        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北京前沿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院長賁圣林教授受邀參會,作“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新時代,新金融,新治理 New Era, New Finance, New Governance”主題演講。

        微信圖片_20210105154613.jpg

        以下根據賁圣林教授演講實錄整理而成::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新時代,新金融,新治理 New Era, New Finance, New Governance”,這句詩意指大自然與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層出不窮。我將具體圍繞一個問題、一個關鍵、一個聚焦展開。

        一個問題:中國能否真正引領金融科技未來發展?

        我們正處于一個關鍵的時代,金融科技的發展格局呈現中國、美國、英國引領的態勢。從我所在研究團隊發布的金融科技中心指數數據來看,中國重金融科技應用與體驗提升,金融科技用戶排名全球第一,數字支付用戶全球最多;美國重原創技術創造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全球科技企業TOP500市值、科研能力及數字基礎設施全球第一;英國重監管體系完善與整體生態優化,政策監管排名全球第一且遙遙領先。


        綜合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鼎立的態勢,就驅動因素而言,當前的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模式也可相應分為三大類別:1)以市場拉動為代表的中國模式。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蓬勃發展極大地受益于其背后廣闊的市場和龐大的消費者需求,呈后發先至的趨勢。2)以技術驅動為代表的美國模式。作為傳統金融強國,美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早,重視金融科技研發投入。事實上非常多的金融科技業態都起源于美國,比如 PayPal(可以算是支付寶的“師傅”)之于第三方支付。我曾與一位哈佛教授探討為什么PayPal 明明起步得更早卻沒能做到支付寶一樣的規模,他認為PayPal 出生在錯誤的時代,1998年PayPal 創立時,智能手機還未普及。而我認為不僅如此,PayPal 還出生在錯誤的國家,因為美國的傳統金融服務相對比較成熟,消費者已形成路徑依賴,不太愿意做出改變,而中國反而自傳統金融排斥中另辟蹊徑、彎道超車。3)以規則推動為代表的英國模式。英國一直走在金融監管創新的前沿,可以說是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最佳實踐地,全球已有四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實施英國首創的“監管沙盒”創新監管機制。

        微信圖片_20210105154653.jpg

        隨之誕生的重要問題是,究竟中國、美國、英國哪種模式將會勝出,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模式能否行穩致遠、引領中國成為下一個金融強國?在這一宏大問題的背景下,如何客觀理性地應對創新過程中的不足、不完美,也是監管、媒體、大眾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考慮中國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需依靠什么樣的力量。在金融與科技不斷融合的過程中,衍生出金融科技(FinTech)與科技金融(TechFin)兩股力量。FinTech是指傳統金融機構利用科技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并減少金融市場摩擦,如招商銀行、華泰證券、中國平安是這方面的代表;TechFin是指科技公司依托新技術賦能金融,助力開發出更優的金融產品、服務及場景,如螞蟻集團、騰訊金融科技等,立足技術而衍生金融。中國模式要想完全“走出去”,僅依靠前一種力量難度不小,我們的確需要科技金融的力量,而且這股力量也的確在全球范圍內有許多領先之處。如何更廣泛地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在全球競爭中走出中國步伐,亮出中國底牌,這點非常重要。


        這兩大力量也相對應我們目前面臨的兩大關鍵性機遇。一個是FinTech數字化轉型。我國的銀行、證券、保險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大,但在數字化程度、科技化程度、國際化程度等方面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仍有很大的效益提升空間,亟待數字化轉型升級。第二個是TechFin走向全球。我們能否實現從過去“模仿世界”的階段發展到讓世界來“模仿中國”,能否讓中國經驗成為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的重要抓手,特別是惠及“一帶一路”沿線那些人口眾多而傳統金融不夠發達的地區,這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從這個意義來講,下一個世界金融強國是不是中國,很大一部分在于第二個機遇,即我們能不能抓住科技金融的風口,把中國的優秀實踐在全世界更廣泛的范圍內實現。

        微信圖片_20210105154711.jpg


        一個關鍵:以多元治理為核心

        做好治理,特別今天提到的多元治理,是發展新金融的關鍵:


        1. 生態主體多元化。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推給監管機構,也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推給行業協會,事實上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從企業本身來看,也必須做到自律,我們常說“科技向善”,有能力更要用好。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人民銀行當時的包容,支付寶在2003、2004年實際很難生存下來,那么當今全球的金融科技版圖也可能完全不一樣。我們一定要相信監管部門總體而言還是始終保持包容態度的。此外,消費者群體也是生態中的重要一環,應積極發揮能動的監督作用。全社會、全方位的金融治理體系要求自律、他律、法律等共同支撐。

        微信圖片_20210105154748.jpg


        2. 治理手段多元化。依靠技術賦能、制度創新、生態優化,多元化的治理手段有益于協調好風險與穩定、監管與創新、制度與技術、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分業與混業等關系。我們在行為監管、功能監管、機構監管、屬地監管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完善與發揮空間。微信圖片_20210105154839.jpg

        3. 發展目標多元化。人民銀行去年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深入闡述了我們為什么要發展、應當如何發展金融科技,并提出金融科技應用先進可控、金融服務能力穩步增強、金融風控水平明顯提高、金融監管效能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支撐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產業繁榮發展等目標。近期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的專題會議也特別指出,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系。其中既講到了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這三化原則,也提到要平衡好創新與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監管部門提出六要,包括要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監督市場主體依法合規經營,要增強業務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要督促上市公司規范使用募集資金,要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要加強信息保護。多元化生態主體、多元化治理手段、多元化發展目標,這三大方面共同構成了我所理解的多元治理體系。

        微信圖片_20210105154934.jpg


        一個聚焦:以數據治理為抓手

        一個聚焦指聚焦數據。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數據治理是關鍵的關鍵。我認為目前金融業數據治理面臨的挑戰包括:1)大數據不夠大。傳統金融企業數據與大科技頭部企業等相比,體量上還存在相當的差距。2)智能化不夠高。企業內部數據標準不夠清晰,智能化水平不夠高,很多在分行、支行做業務的前端同事,仍采用人工錄入信息,其效率與全自動化先進水平存在距離。3)流通性不夠強。傳統機構各個部門主體間數據孤島現象突出,對數據共享存在顧慮,體系內部缺乏數據暢通。4)應用度不夠廣。傳統金融企業有不少數據,但是沒有用好,較之新金融企業以用戶為中心的高效數據治理、數據營銷體系而言,存在較大差距。5)基礎性不夠實。傳統機構很多數據沒有集中,數據的安全基礎較弱。6)技術性不夠強。即便是技術水平比較高的銀行,在核心技術能力方面較頭部科技金融企業的水平也不在一個量級。


        基于此,我想給傳統金融業數據治理發展提幾點建議一要開拓數據資源。二要推動數據應用。三要強化信息系統。四要加大投入開發前沿技術。五要努力引領數字革命。六要積極參與全球競爭。不僅是為了生存,更要主動競爭、走在前列。

        微信圖片_20210105155033.jpg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我今天與大家探討的主要內容就是:一個問題,即中國能否真正引領未來的金融科技發展;一個關鍵,即以多元治理為核心;一個聚焦,即以數據治理為抓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現代金融大國相繼經歷了荷蘭、英國和美國時代,未來金融強國接力賽的下一棒能否交給中國?新金融的新時代儼然已經到來,一場金融領域的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內掀起。在這樣一個新時代下,我們積累了可喜的領先優勢,呈現出一定的引領態勢,但仍需要各方協同一致、共同努力,需要平衡好發展與安全,平衡好國內競爭與國際競爭,平衡好用戶與企業的權益,平衡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如此,我們定能迎來中華民族復興崛起、中國成為世界金融強國的新時代!謝謝大家。


        (本文根據賁圣林教授12月15日在2020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的演講整理而成。整理人:李心約)